
1988 年北京教育学院代表中国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的4国(亚太地区中国、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合作课题:“微格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进一步从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论证了这种培训方法有效性。同年,北京教育学院举办两期“微格教学研讨班”,全国有70多所教育学院的教师参加学习和研讨,此后,又多次举办全国微格教学培训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微格教学人才。
-
培训中的研讨与反思
-
备课会
1990 年,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办公室决定成立微格教学课题协作组,以便系统地、有效地组织各院校充分利用微格教学实验室设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工作。
1990年,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办公室决定成立微格教学课题协作组,以便系统地、有效地组织各院校充分利用微格教学实验室设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工作。
1992 年初,受各高等师范院校的要求,北京教育学院与北京师范学院合作举办了2期微格教学讲习班,聘请了当时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任教的乔治·布朗和帕丁顿·帕翠莎两位专家为我国的高师教育工作者介绍微格教学课程和在师范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微格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
1992年世行贷款项目全国微格教学协作组成立大会在海南教育学院召开,协作组秘书组设在北京教育学院。

世行贷款项目全国微格教学课题协作组成立会议代表合影
1992年孟宪凯主编的《微格教学基本教程》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教学技能示范带》由中央电教馆音像出版社出版。

乔治·布朗和帕丁顿·帕翠莎(第二排左八、九)



中日“教育工学”(即教育技术学)合作项目
1987 年北京教育学院开始进行微格教学实验,逐步对教法课进行改革。同年,中日“教育工学”(即教育技术学)合作项目中开设了微格教学的内容。详细地开展了对教学技能的界定,并在训练方法、相关理论、评价标准等方面展开研究。
1989 年微格教学被列入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全国72家教师教育培训院校获得了项目配备的微格教学设备。

雷洁琼副委员长考察中日合作项目,观看微格教学录制部分设备。
1991 年夏,北京教育学院受国家教委贷款办公室委托举办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院校“教师教育与微格教学讲习班”,聘请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科力夫·特尼与肯·阿尔梯斯两位教授对微格教学课程,教学技能分析及实施进行了培训。
-
科力夫·特尼教授
-
肯·阿尔梯斯教授(右)
1995 年微格教学的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伦博士接受北京教育学院的邀请,在湖北教育学院召开的全国微格教学研讨会上对我国微格教学培训进行指导。

艾伦教授(左三)
1996 年,北京教育学院领导决策的“八大系统”建设完成。作为八大系统之一,微格教室系统在黄寺主校区投入使用。

照片左起:叶九成、李方、蓝继世、倪传荣、贺乐凡、邵宝祥。

2009 年北京教育学院将微格教学纳入北京市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创建了国内领先的微格教学实验室。2009年承担了北京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教师课堂基本教学技能标准,训练及其评价的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