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您在: 首页 > 微格教案 > 正文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015-07-13 13:30:15 浏览次数 :

教学课题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执教者 林琳 学校 北京中学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10分钟
教学目标
  1. 说出细胞分裂过程通过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来保证子细胞遗传物质稳定性。
  2. 描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3. 通过对染色体复制和分离过程的猜想和模拟,培养对过程的猜想和解释能力;
  4. 认同染色体的分离运动是有序和高效的,丰富生命体有序的观点。
时间 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教学技能要素
6分 问题探讨1: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都拥有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要经历怎样的变化?
1、贴图演示细胞分裂的结果
题探讨2: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怎样的?
1PPT和模型演示染色体复制的结果。
问题探讨3:复制以后的染色体是怎样平均分配的?

1、组织模拟活动
2、模拟活动后的讨论、总结
在黑板上用模型演示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不同结果,对比分析,得出染色单体平均分配的正确结果。
3、板书: 细胞分裂通过染色体的加倍复制和平均分配来保证子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问题过度:要实现平均分开的结果,染色体需要经历哪些行为和变化呢?
1、在黑板上贴上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永久装片彩色打印图,打乱顺序,提出问题:
同学们已经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洋葱根尖细胞中染色体有不同的存在形态。
大家能否猜想一下,要实现染色单体平均分开的结果,染色体需要经历哪些行为和变化呢?请根据你的猜想对该过程进行排序。
2播放动物细胞分裂的真实录像,为学生的猜想过程提供支持:
动植物细胞染色体分离的过程很相似,先是复制后的染色体散乱分布,然后全部整齐排列到细胞中央、最后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问题:同学们刚才操作的时候是自己用手将染色体分开的,那在细胞中它的动力又是什么呢?我们马上来揭秘。
3播放纺锤体牵拉染色体运动的动画;
回忆细胞分裂的结果 知道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形成两个染色单体,遗传物质加倍 初步猜想和模拟:
按照自己的猜想模拟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的结果。 模拟活动后讨论、表达:纠正错误,得到正确结果。
显微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永久装片的基础上,进行猜测并尝试排序。 结合教师提供的分裂典型时期的图片和分裂过程的视频资料,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
学生能够感知到:染色体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先集中排在中央,再分向两极。 学生能够认识到:纺锤体是染色体分离运动的动力来源。  
核心问题和问题链
通过PPT演示和模拟活动来促进对染色体复制和分离结果的理解;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之前完成)、
视频来支持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同时排列到细胞中央,整齐地分开)的猜想。尝试回答问题。
讲解结构:
这一片断的讲解要体现对分裂过程保持遗传物质稳定性的合理解释,因此,设计三个问题,以突出引导学生尝试解释的思考过程。
停顿节奏:
提出问题后需要停顿,探求回答,并适时出示视频,以支持假设。
3分 问题探讨4:在染色体分离的过程中怎样保持有序和高效?
纺锤体为什么不在染色体复制完成,还散乱分布在细胞中的时候就把它分开呢?为什么要等到所有染色体整齐排列到细胞中央时再进行分离?这样不是浪费时间和能量吗?
1、请同学们试着分析一下原因
2、组织模拟活动
下面我们就来模拟一下染色体散乱分布和整齐排列两种情况下,用纺锤丝牵拉进行分离这两个场景,看看有什么不同,模拟过程中大家尝试得到问题的答案。
3 模拟活动后的讨论、总结
请各组同学说一说你们模拟活动的结果和体会。
现在只有8条染色体,大家想一想,像我们人有46条?是不是会更乱?
所以大家说说染色体在什么位置的时候分开更好,为什么? 这样的有序排列也是为了保证接下来染色单体的同时分离能够实现,为什么要同时分离呢?可不可以陆续分离?
所以染色体的这一系列行为变化都是为了使染色体的分离过程更加的有序和高效,从而保证遗传物质能够平均分开。
4、板书: 细胞分裂通过染色体的加倍复制和平均分配来保证子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这个过程是有序和高效的。
    学生讨论、回答:
那时候太乱,如果拉的话,染色体会互相碰撞,纺锤丝会缠绕到一起;
问题链:
问题抛出后学生先猜想,然后通过模拟活动,体验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后分开比在细胞杂乱情况下分开有效。从而支持对问题的回答。
合理分配
这个问题要激发学生的猜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发问和探寻答案都需要注意合理分配,既考虑到面向全体,又关注不同层次.
反馈探询: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不仅仅是对错,还应注意原因。
分组模拟活动:
体验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后分开比在杂乱分布的情况下分开更有效。 模拟活动后讨论、表达:
散乱分布的时候就去拉,染色体缠绕到一起。
整齐排好的时候去拉,就能成功分开。   猜想:因为这样更快,节省时间
1分 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从混乱到有序和高效,细胞是怎么进行调控的呢?
比如:为什么所有染色单体在整齐排好队后就自己主动分开了?
为什么所有纺锤丝会在同一时间拉着单体移向两极?你们在操作的时候是有人喊口号的,那在小小的细胞中又是什么在发号施令呢?
细胞分裂从细胞刚产生开始就能这么有序高效吗?是不是也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呢?有没有相关证据?
生命真的是很奇妙的,这些问题有些科学家已经解决了,有些现在还在研究中,大家在今后还将继续学习和思考。
被激发起继续学习的兴趣 随着问题的深入,继续思考、体会细胞分裂中调控的重要性、生命发展变化的奥秘。 问题链:
开放性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对细胞的调节机制产生遐想、对生命的发展变化过程产生好奇。
反馈探询:
虽然这个问题学生还回答不了,但对它的反馈探询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
核心问题 细胞分裂通过染色体的加倍复制和平均分配来保证子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这个过程是有序和高效的。
问题链 问题1: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都拥有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要经历怎样的变化?
问题2: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怎样的?
问题3:复制以后的染色体是怎样平均分配的?
  问题4:在染色体分离的过程中怎样保持有序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