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您在: 首页 > 成果资料 > 正文

在中小学开展微格教学的有效培训实践

2015-07-13 10:52:43 浏览次数 :

导言:

首先解决认识问题。即明确微格教学的培训对象。既然微格教学是培训教师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那么,凡是教师或准教师,就能利用这个方法进行培训。在职的教师就一定能用微格教学进行培训,且提高教学水平。事实证明,这样的认识是正确的,科学的,切合实际的。

这个“教师或准教师”的提法,就是指的:师范生、初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和在职的中老年教师。

我们这个认识始于1989年,培训成果见于1997年4月发表在北京市教委主编的“学科改革之路”一书中。

微格教学在普教的培训在全国各地均有推广,如黑龙江、河南、河北、福建、海南、安徽、新疆等地,其中海南得到国家级的教育专项奖励,为微格教学的推广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微格教学在普教中怎样做到有效推广和实践?根据我们的多年实践,简述如下:

第一,确认技能分类分层培训:因材施教,教师水平不同,需求不同。

教学技能分类研究可以保证对于教学技能培训更科学,更贴近教学实际和教师需求,这是微格教学发展应关注的课题。目前,根据微格教学培训实践,对于教学技能分类的特点可以看出大至的眉目。

课堂教学技能不同层次分类

 

教学技能分类表

项 目

教 学 技 能

一般教学技能

语言,体态语,观察,读书,书写

基本教学技能

导入,讲解,提问,变化,强化,

演示,板书,结束

综合教学技能

指导口语交际,组织讨论,思维训练,

鼓励创见,学习指导,指导读书,引导感悟,

指导探究,语言沟通,组织教学

常规安排:

对新教师的培训一般由模仿到成熟需要2—3年的时间。4—6个学段。第一个学段是语言、体态、导入、板书、演示、讲解等。第二个学段是提问。第三个学段是变化、强化和高层次提问。第四个阶段是综合技能培训。第五个学段是教学设计和课题研究。第六个学段是撰写论文、案例、实验报告。

每一个学段一个学期。每学期3个月,每周2课时,每学期24课时。共需144课时。

重点是基本教学技能。

第二、掌握教学技能的心智特点

如图:

教学技能性能的特点

项 目

要素构成

要素性能

训练难度

举 例

一般教学技能

简单

稳定

容易掌握

书写技能

基本教学技能

较简单

较稳定

较容易掌握

讲解技能

综合教学技能

复杂

活泼

训练难度大

组织技能

 

表中的要素性能一栏,书写技能的要素简单明了,就是运笔的笔顺、笔画、写字的间架、结构,就这几个要素,多少年形成经验,基本不变。教学技能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讲解技能的要素就是语言、连接、例证、强调、反馈,主要就是这几项。说基本教学技能的要素性能相对稳定,就是说这些要素还可以分解出亚类,如其中的语言,可以有语调、语音、语速;引入语、阐释语、说明语、描述语等等变化。其中的强调又与强化相关。

但是,基本教学技能掌握起来还算容易。

综合教学技能的要素就复杂。如组织教学技能,细细推想,它的构成要素亚类就多,它的指导类型也多,如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组织课堂纪律、组织活动等等,它已不是单单指的是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的那样狭窄的认识,组织教学首先教师要知道自己的课型,这与教学设计理论理念密切相关。所以对于组织教学技能训练难度更大,掌握起来更难。但是教师却非常需要这类教学技能。

还有,像指导探究学习技能、思维训练技能、引导感悟技能,学习指导技能等,这些技能综合性都比较强,但是却与实行新课程理念紧密相联,教师培训不能绕开他们,这就需要微格教学培训关注对这些教学技能的研究,这也是微格教学与时俱进的真谛所在。

要说明的是,如果单单从培训在校师范生的角度看,因为他们还没有工作经验,一般的来讲,对于师范生的培训,他们只是掌握一般教学技能和基本教学技能就算不错了。他们在工作之后,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才有可能掌握更复杂的技能。

第三、教学技能形成的识、能、智阶段

教学技能形成与一般学习过程有相同之处,也有它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一般经历“识、能、智”三大阶段

1“识”是建构教学技能知识阶段。主要是了解、理解教学技能的定义,功能,要素,类型,运用策略,这是陈述性知识教学层次,属“入格”阶段。学习者主要是心智技能操作,是教师内隐行为,表现出来的是教学设计,撰写教案。

2“能”是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实施。教师要能成功地进行角色扮演,将教学技能运用于教学实际,这是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层次,属运用教学技能是否“合格”的阶段。

3“智”是运用教学技能的策略进行教学,学员还要能对自己教学技能运用实施监控。这时,学员进入到主动学习、控制自己的教学技能学习阶段,这是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层次,属“破格”阶段。

一“识”是第一动态过程,是内隐的心智活动阶段。二“能”是第二动态过程,是外显的行为活动阶段。三“智”是自如阶段,要通过反复探究、演练才能实现的高水平的教学阶段。

 

 

又如,提问技能,见图2—10示:

                                  

教师要做到:能问、会问、善问。还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识:是要求教师用新的课程理念设计教学。能:是在教学中训练掌握提问技能要流畅。智:是向技艺发展,勇于研究创新。

案例:

学习《滥竽充数》一文,学生问:为什么对齐宣王用“死了”这个词?

 

教师1:这有什么好问的?人死了不用“死了”难道还用“活了”不成?这是教师的调侃和权威压制了探求的火焰。

 

教师2:是呀,人死了,可以用哪些词?查一查字典看看?

学生查字典查出:去世、辞世、羽化、圆寂、驾崩……作者为什么用“死了”呢?大家意见不统一。

此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了“寓言”两个字,并问:谁知道,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生:是假托的故事,作者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师:对呀,因为作者写的不是真实的事情,只是通过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故事要好读易懂才行呀。用“死了”不是正好做到这一点了吗?

 

教师1只用一个反问,简单生硬地处理学生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学生的问题。

教师2运用提问进行启发、引导、探询,通过“启发”使学生达到“愤”“绯”的境界。最后,结合讲解,帮助学生解除了疑难。

以上是讲教学技能的培训的“识、能、智的”三个层次水平。

教学技能训练要点

掌握知识:主要有技能定义,技能功能,技能要素(结构),技能类型,技能使用策略等。

实践操作: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小步教学

教学技能整合与创造性教学

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将教学技能向教学技艺发展;提高教学技能的研究能力。

第四、灵活掌握培训模式

微格教学的常规方案如下图:

培训模式图

在这个模式中,前反馈指导学员编写教案,以及后反馈帮助学员分析诊断教学是关键。核心环节是在镜头下进行角色扮演。

微格教学培训如果不成功,就是教师没有在镜头前进行角色扮演的的机会。

微格教学的成功的公式==指导 + 演练

干说不练假把式,期望做个微格教学的报告,就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那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那是与微格教学的真谛背道而驰的。

我国开展的微格教学虽然借鉴的是国外经验,但是各地开展微格教学的做法不尽相同,微格教学方式也难以统一。经过多年的实践观察,可以预见,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变化一样,随着微格教学的深入发展、经验的积累,今后教学培训模式多样化和教学技能的开发务实性,必然对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这正是微格教学更具有生命力的保证。

第五、什么是一节好课

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要搞清楚好课的标准。对于好课标准其说不一,严格地说,符合国家规定的评课标准的课是好课。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又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因此,还可以科学地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达到优化的课是好课。

依据微格教学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实际,达到这样的训练要求就可以说是一节好课:

1是教学效果好,学生掌握了知识,身心都能健康得到发展。

2是三维目标达成。

3是教师角色定位准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顾问、参与者、关爱者。

4是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5教学要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教学风格。

6教师教学充满智慧和艺术性:

善导入,会讲解,巧提问,有变化

常强化,能合作,要反馈,融情感

设计一节好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学无止境;真正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这是改革进取的基础;掌握教学技艺、策略和技巧。

第五、展望

从微格教学实践中观察,对于教学技能的研究有三个趋势

一是保持对于课堂“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这是目前争议较小、且使用频率较多的教学技能。

其二,是将原有教学技能再细分,研究更精细。如,将组织教学技能细分为组织讨论、指导口语交际、组织纪律、组织学习、布置练习等。将提问技能细分为:追问、反问、设问、探询等。将体态语言技能细分为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站位等。将演示技能细分出板书、板画。将语言技能细分出幽默技能等。

其三,是为了更贴近教学需求,将教学技能整合的综合性更强些。如学习指导技能、思维训练技能、引导感悟技能、鼓励创见技能等。这些教学技能对于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更实用,教师同样乐于接收。根据教学的需求,教师们对教学技能的分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如,要求指导教师开发、培训“指导探究学习技能”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沟通技能”等等。

结束语:

目前国内外对教师掌握教学技能广泛推广使用微格教学的方法, 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是科学、实用、可行的, 用它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包括研究能力)效率高、效果好。

正如英国乔治·布朗先生所说:“微格教学……它不能在一个晚上改变教师或师范生的个人素质和习惯,它不能解决教学中所有的问题,它不能把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天才的完美无缺的教师,但可以把他变成一个好一点的教师。”

实践证明:微格教学虽好,只有不畏艰难、刻苦修行的教师,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